第645章 风波险恶-《绝品盗帅》
第(2/3)页
“尽人事,听天命吧!”范志同招呼军卒把信送出后,说出了和宋铮前几天所说一样的话。
“范大人也不必过于悲观,”宋铮笑道,“再不济,我们用兵败了,不也是仍然占据潼关以东的地方吗?大金就算完全吞并关中,沒有一两年也办不到。不说关中饥馑,大金要花费多大的精力安民,就是党项人也不会看着大金舒舒服服地把自己的地盘占了。”
“小郎,你还是不懂啊。”范志同叹道,“前些年我们对蜀国用兵败了,整个大齐士气不震。这两年刚刚恢复一点元气,再次失败的话,下次用兵不知还要恢复多少年。何况这次万一兵败,军方肯定会发生分裂。王爷身体又不佳,能不能控制局面还是另一回事。最少在圣上秉政前,朝廷还要经过一番震荡。”
对于江宁的形势,宋铮知道的比范志同还清楚,知道此言不假。但自己又能如何?还是先想法如何在蜀国保命吧。
八月十四日,夔州那边传來消息,同意齐使宋铮入蜀。范志同当即决定,由祖杰带领二百名军士,护送宋铮至奉节。
在离开前,宋铮也看到了北方的战报。大齐水军已经至渭河口,遭到西夏军的拼合阻拦。西夏军在渭河与黄河交口处的岸边设置了高大的塔台,上面架设了巨弩。由于干旱,渭河水水位下降,巨弩和投石机能够覆盖整个河面。不但如此,渭河口还布设了数条拦河的铁链,拦住去路。大齐水军连续进攻数日,损失大小战船二百余艘,仍然不能前行寸步。
潼关之下,十余万大齐军士轮番进攻,却未能克关。西夏军士一开始就沒有同齐军野战,而是紧依雄关严守,其防线直延伸到黄河边上,甚至大齐水军也要远离黄河南岸而行,否则便会遭到西夏军的箭弩攻击。数日血战,大齐已经伤亡了五千余人。
峣关方向的两路齐军已经顺利在上洛合并,进抵峣关之下,并尝试进行了一次攻关,但收效不大。就地势來说,峣关比潼关更为险峻,同时离长安更近。李元庆在此布置了四万兵力,虽然人数只是大齐的一半,但大齐要攻下此关,是千难万难。
与齐军相比,大金那边却顺利得多。正如宋铮预料的那样,金军数路大军,并未南下,而是一路西进,将战线推至白水、鄜城、洛川一线,而南路金军仍然在缓慢地向河东府调兵,还沒有渡河的意思。如此以來,金军的战略意图越发明显了。
离开秭归前,宋铮将贝乐业介绍给了范志同,请他帮助建立汇通商贸行的分部。范志同本不愿意掺和这种事,但宋铮透露了商贸行不但是交易货物,更能在刺探蜀国情报方面提供不少方便。范志同这才有些心动,在仔细询问了商贸行的运行方式后,便答应下來。当然,条件是由商贸行代替荆湖关转运和采购部分军需。
之所以在离开前才安排商贸行的事,是因为宋铮与范志同一开始并不熟悉,若是贸然行事,肯定会被拒绝。经过这些天的交往,两人成了忘年交,这才有了机会。
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”李太白这首流传千古的诗,给人以浪漫豪放的情怀。然而,几乎沒有人能体会过在这里行船的危险程度。暗礁险滩,动辄便舟翻人亡。只有最轻巧的船工,最熟悉航道的水手,才能顺利驶过这里。
第(2/3)页